close

「呼蘭河傳」,這回再讀已是第三遍,仍然覺得好看。 

蕭紅寫「呼蘭河傳」,文字不帶華麗亦不艱深,而是那樣樸拙那樣淺顯,卻又那樣淒美那樣感人。 

連武俠大師金庸都說:「《呼蘭河傳》感人至深,我閱此書後,逕去淺水灣她(蕭紅)墓前憑弔一番,深恨未能得見此才女。」 

曾在雅虎的知識上看到一個年輕女生寫說她看不懂「呼蘭河傳」,我心想這麼淺顯怎麼會看不懂,隨即轉念一想,不能怪她,這原是有些人生經歷者才能懂得其中況味的。 

要怪就怪她太年輕又太幸福了吧! 

「呼蘭河傳」寫的是蕭紅的童年生活,以及她的家鄉呼蘭河其時其地之風土民情。 

全書共分七章。 

第一章寫小城風情以及居民的日常生活和生活哲學。 

有些地方寫得有趣,像是: 

東二道街上有個大泥坑,一下起雨來漲得滿滿的,曾經淹死過豬。 

所以市場賣起那便宜豬肉時,大家都說是泥坑子又淹死豬了,但買來一看,怎麼這肉又紫又青的,可別是瘟豬肉。 

但是瘟豬肉怎麼能吃?一定是泥坑子淹死的。 

本來這泥坑子一年只淹死一兩隻豬,但居民常吃淹死豬,是怎麼一回事,真是龍王爺曉得。 

不過雖然我們看著有趣,但對其時其地的居民而言,實在也是不得以,有頭髮誰願意當禿子,有健康豬肉吃誰願意吃瘟豬肉,也就只好這樣自欺欺人了。 

也有些地方,則是有些無可奈何,像是: 

東二道街上,有幾家紮彩舖。 

做紮彩的,是幾個極粗糙醜陋的人,他們雖懂得怎樣打扮紙紮的馬童、車伕或女子,但對自己是毫不修飾的,他們吃的是粗菜粗飯,穿的是破爛的衣服,睡在車馬、人、頭中。 

他們的生活,似乎也是很苦的。但是一天一天的,也就糊里糊塗地過去了。 

生、老、病、死,都沒有什麼表示。 

生了就任其自然的長去;長大就長大,長不大也就算了。 

老了也沒什麼關係,眼花了,就不看;耳聾了,就不聽;牙掉了,就整吞;走不動了,就癱著。這有什麼辦法,誰老誰活該。 

病,人吃五穀雜糧,誰不生病呢? 

死,這回可是悲哀的事情了,父親死了兒子哭;兒子死了母親哭;哥哥死了一家全哭;嫂子死了,她的娘家人來哭。 

哭完,就把人埋起來。 

然後照舊地過日子。該吃飯,吃飯。該睡覺,睡覺。 

雖然無可奈何,卻又樂天知命。活著,就活著;死了,也就死了。 

這就是呼蘭河的居民。 

第一章雖然有些淡淡的無可奈何,但仍是輕鬆有趣的居多,接著就會一章接著一章漸漸沉重起來, 不過仍是樂天知命,不樂天知命,過不下去的。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老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