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別懷疑,你沒轉錯台,這並不是「教育現場」之類的教育頻道。
也不是要介紹鎮海國小的教育理念、師資陣容、教學設備什麼的。
會來到這裡,是因為它的校園裡暗藏二級古蹟。
而且鎮海國小本身,也算是長得很可愛,頗有可觀。
因此離開四草大眾廟之後,我們便橫越馬路,來到了這裡。
可愛的招牌。
後門門口站著一隻黑面琵鷺,跟小犬差不多大隻。
用蚵殼裝飾的廊道。
校園中隨處可見的黑面琵鷺,仔細看牠們的翅膀,是蚵殼做的喔!鎮海國小的師生真是太會廢物利用了。(不知可否請他們把大頭鬼廢物利用改造一下?)
美麗的彩色圍牆,與炮杖花相映成一幅美麗的圖畫。
登登登登,二級古蹟來了喔!
它的大名叫做「四草砲台」。
清道光二十年(1840年),中英鴉片戰爭爆發時,為防範英軍進逼台灣島,台灣兵備道姚瑩奏議在全台各地建造海口防禦砲台,四草砲台便是其中之一。
四草砲台當時的規模為砲墩十座共長三十丈,安砲七位,墩外挖壕溝,溝內釘竹籤二萬枚,形成固若金湯的聚禦,故又稱「鎮海城」。
四草砲台歷經清領、日據的變遷,光復後成為鎮海國小的圍牆,如今已無砲墩與古砲,只留下砲台城牆。
牆上的圓孔據說是砲孔,但也有人說是水孔,有多大呢?就讓小犬權充比例尺為您解惑吧!
全站熱搜